>>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 要聞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山新語
      2024-10-18 08:32:08   
      2024-10-18 08:32:08    來源:寧夏日報

        秋季,層林盡染。日前,記者一行沿賀蘭山大磴溝行進,經過生態修復后的山體呈“梯田狀”,上面覆有網格,防止強降雨引發山體滑坡,也有利于撒播草籽——這是當地摸索6年的植綠經驗,將樹木成活率從50%左右提升至80%以上。經持續生態修復,父親山的身姿愈加挺拔,毫不吝嗇地奉上更多綠色與生機,講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故事。

        綠水青山新表達

        “在砂石遍地的賀蘭山上,種活一棵樹不容易。”站在大磴溝片區改造效果最為顯著的一座山體處,石嘴山市賀蘭山生態保護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萬剛向記者展示這里在2017年改造復綠前的照片,舊貌新顏對比,讓人感慨。

        2017年5月,寧夏全面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賀蘭山石嘴山段是整治的重點區域,而大磴溝片區又是賀蘭山石嘴山段整治的“硬骨頭”。時光荏苒,山體煥新生。記者向西南望去,一汪碧綠的湖水在陽光下沉靜而耀眼,“那里就是網紅打卡點‘翡翠湖’,前身是一個廢棄礦坑。”萬剛介紹,因礦坑水富含鈣、鎂等元素,呈現出碧玉色。在昔日的山體“傷口”上,依山就勢,疏浚河道,播撒草籽。如今,榆樹、沙棗樹、樟子松漫山遍野,馬鹿、巖羊等野生動物下山覓食。“今年雨水多,環境更好了,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分別達到12種和41種,四合木、沙冬青等野生植物生長范圍擴延。”

        一路向南,抵達銀川市西夏區志輝源石酒莊。這是一座在廢棄礦坑上建造起來的生態酒莊,美酒美食、運動休閑等元素吸引游客打卡、消費。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酒莊每天都迎來數千名區內外游客。“過去,鄉親們靠山吃山,現在都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愛山護山才能腰包鼓起。大家開民宿、搞采摘、在酒莊打工,日子越過越好。”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村民楊杰說。

        賀蘭山下,美麗和幸福被具象化。近年來,我區將生態治理、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融合,同時加大改革力度,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和修復,探索“項目+基金”“修復+開發”等生態治理新路徑。

        綠色礦山成長記

        “生產到哪里,復墾綠化就到哪里。”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梅花井煤礦,這已形成共識。

        走進梅花井煤礦,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花園式礦區,不僅有檸條、沙棘等耐旱耐寒植物,還有桃樹、杏樹、海棠樹等因地制宜的樹種,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我們完成礦區綠化面積54萬平方米,礦區綠化覆蓋率達92%。”梅花井煤礦黨委書記、副礦長秦開銀介紹,眼前的花園是由矸石山治理而來,治理前,煤矸石發熱自燃、揚塵污染等問題困擾礦區。“綠色礦山建設,就是企業破解影響礦井高質量發展難題的主攻方向。”

        2017年起,梅花井煤礦開啟綠色礦山建設。對采煤沉陷區回填覆土復墾、安裝供水系統和噴霧降塵系統,全部恢復為喬木林地和人工牧草地。“廠區綠化全部采用處理后的生活污水和礦井水等再生水,既要讓礦山復綠,也要精打細算,節約用水。”梅花井煤礦黨委副書記李朋說。

        “以前工人下井一天,‘滿面塵灰煙火色’,現在實現了煤炭開掘全過程封閉化操作,并對全作業段面進行除塵、灑水、降溫等。效能管控平臺還為科學高效生產提供研判依據。”梅花井煤礦副礦長、安全總監李立波介紹。

        綠色礦山建設,離不開創新“因子”。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應用,為梅花井煤礦帶來多重效益。近年來,礦井采區回采率提高8%。實施“引氣入礦”工程,先后將5臺燃煤鍋爐更換為燃氣熱水鍋爐,每年節省原煤消耗1.3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7800噸,二氧化硫減排25.5噸,氮氧化物減排22.2噸,粉塵顆粒物減排33噸。“通過綠色礦山建設,我們高質量完成了生活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儲煤棚封閉、煤場噴淋降塵等8項重點生態環保工程,實現礦井水零排放、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年使用生活水可節約8萬立方米,礦區天藍、地綠、水清,環境煥然一新。”秦開銀說。

        工業遺址煥新生

        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作為電影《萬里歸途》取景地之一,石嘴山市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引客2.7萬人次。坐上綠皮小火車,踏上一段回憶時光之旅:紅光市場、和美芳百貨大樓、和平錄像廳、幸福裁縫鋪……一個個帶有時代印記的建筑和名稱,懷舊氣息撲面而來。“我從小在石炭井長大,父母都在礦上工作,假期陪父母來轉轉,這些老街老建筑讓人深有感觸。”游客張曉茹說。

        完整留存的工業遺址,成為這個小鎮再次爆火的“密碼”。“這里保留了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學校、商店、街道、火車站等完整的工礦行政區遺址,是拍攝現實主義、懷舊年代等影視劇的優選之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街道黨工委書記翟磊介紹,目前,已有《萬里歸途》《山海情》等40余部影視劇在此取景。

        “以前,街上天天下灰,干凈衣服都穿不了。周邊的煤礦關閉、山上綠化以后,才有了現在的好光景。”今年62歲的葛義紅說,她現在擔任環衛站站長,另一個身份是為來拍攝影視劇的導演提供選址等服務。“在礦上工作了一輩子,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這里,劇組需要什么場景,我很快就能找到。”葛義紅說。

        “‘火’起來的小鎮,還需要更多內功。”翟磊說,工業遺存要想成為文旅富礦,唯有守正創新。除了要進一步盤活資產資源,還需要不斷植入新興業態,未來將探索把研學、文化、科技等元素融入其中,將開放式空間打造成為融特色商業娛樂、文創體驗展銷、影視企業孵化、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同時,通過持續舉辦賀蘭山汽車越野拉力賽、賀蘭山徒步游等賽事活動,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影響力。(記者 徐佳敏 張唯 左鳴遠)

      【編輯】:王雪玲
      【責任編輯】:鄒煒新